【行業動態】后疫情時期值得關注的經濟新增長點
發布日期:2020-03-30
一覺醒來,睜開雙眼,眼花繚亂。何故?一是世界大變。截止目前,全球已有137個國家和地區確診新冠肺炎,世界各地的飛行、流動、貿易、文化傳遞、體育賽事、游樂項目等都被按下“暫停鍵”,大規模擴散的疫情,引發至少11個國家的股市熔斷。席卷全球的疫情如不速決阻斷,所有國家將無一幸免,全部淪陷。由此而將使全球經濟遭受重創,保不齊可能有崩潰的危險,也許隨之將導致全球政治秩序重新洗牌。二是中國也在變。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有效的體制、有為的政府、有情的民眾共同面對,合力抗擊,已經迎來了勝利的曙光。不僅如此,在持續搞好自身防控的同時,主動與世界分享抗疫經驗,并派出專家團隊、捐物贈藥,積極向其他國家伸出溫情的援手,還全力組織復工復產,維護全球產業鏈穩定,全面啟動了經濟保衛戰。中國從開始時的為世界擋子彈,變為現在給全球穿防彈衣,用實際行動盡力拯救世界。
目不暇接的變化,或許將重塑全球經濟體系,此消彼長中也一定會催生新的增長極。后疫情時期,以下一些領域或產業或將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不妨予以關注。
遠程醫療
是指醫療機構通過在線視頻為患者進行疾病診斷、治療和咨詢,旨在提高診斷與醫療水平、降低醫療開支、滿足大眾保健需求的一項新的醫療服務。這項服務使醫學專家與患者、醫療專家與醫務人員之間建立起異地“面對面”全新聯系,使患者足不出戶就可接受遠地專家或醫生的會診,并在其指導下進行治療和護理,不僅節省醫患雙方大量的時間和經費,還可以緩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及減少患者診療障礙等問題,具有方便、快速、經濟的優勢。遠程醫療在我國興起不久,經疫之后,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顯著增強和對優勢醫療資源的渴求,將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和青睞,并孕育著蓬勃生機。
遠程辦公
是指通過現代互聯網技術,實現非本地辦公的模式,如在家辦公、異地辦公、移動辦公等。它具有降減企業支出、促進特殊社會群體就業、降低個人碳足跡、全面提升員工幸福感、提高企業全時服務能力等諸多益處。尤其是疫情當下,為防止交叉感染,有專家戲稱要防火防盜防同事,遠程辦公就輕松地搞掂了這一問題。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為了適應新經濟時代的生存環境,遠程辦公將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
遠程課堂
是指采取多種媒體方式進行系統教學和通信聯系的教學形式,是將課程傳送給授課點外的一處和多處學習者的教育。它因不受地理因素的束縛,可增大受教育的機會,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時間上更富有彈性及花費不高等優點,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全國推遲春季學期的開學時間,學校紛紛開辦遠程課堂,提供在線教學,既避免了學生的大規模聚集,又解決了教學調度不中斷的難題。未來的教育主流模式,必將是視頻成為主要載體、教育資源極其豐富、空間距離也不再是問題。借助遠程課堂,可以空中架橋,讓學習也能天涯若比鄰。遠程課堂當引人入勝方興未艾,成為教育領域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線。
智慧城市
是指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和創新概念,將城市的系統和服務打通、集成,以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質量。它包括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貿易、智慧能源應用、智慧公共服務、智慧社會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務、智慧文化服務等應用體系,可使城市發展更全面更協調更可持續,實現城市生活更健康更和諧更美好。上海市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廣泛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技術等,實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疫情防控中將整個城市的交通、治安、環保、急救、生產、市場等分散在不同部門的數據,集聚到一個平臺下共聯共享,為精準防控疫情、精準推動復工復產作出了貢獻。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歷史的必然選擇,也將成為信息領域的戰略制高點,一定會迎來跨越式發展。
智慧醫療
是指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它分別由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和家庭健康系統組成。由于公共醫療管理系統不夠完善,醫療成本高、渠道少、覆蓋面低以及大醫院人滿為患、社區醫院鮮人問津和患者就診手續繁瑣、重復檢查等問題困擾著大眾民生。反思疫情初期的武漢,發熱門診就診者爆滿,住院更是一床難求,醫務人員超負荷運轉,防護和治療資源短缺,暴露了公共衛生醫療體系的短板。為此,建設智慧醫療既必要也必須,一方面,“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得以實施,較好地給予患者全面、專業、個性化的醫療體驗;另一方面,不僅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提升了診療速度,還讓診療更加精準;再一方面,在降低醫院運營成本的同時,也提升了運營和監管效益。高效、高質量和可負擔的智慧醫療令人心許、眾人所盼。
中醫藥學
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步積累和創造的,是實踐的產物。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歷史上曾經暴發過1400多次瘟疫,大規模的有321次。幾千年來,在歷次疫病防治過程中,中醫藥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統且獨特的理論和實踐體系。在此次疫情防治中,中醫藥及時介入且參與力度不斷加大,打出了中西醫結合救治的“組合拳”,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人們健康理念的改變及疾病族譜的變化,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將深入人心,從治病為中心向防病為中心轉變,中醫藥的優勢將進一步得到挖掘和彰顯,富有中華瑰寶盛名的中醫藥學迎來了重振輝煌的時刻。
生物制藥
是綜合利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藥學等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用于預防、診斷和治療的制品,其特點是藥理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營養價值高。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所有各類疾病患者都希望治療的藥物能夠顯效快,且對人體無伴隨傷害,生物制藥就高度契合了人們的這種期盼。據報道,我國將針對癌癥、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神經系統等重大疾病,取得了200多個生物新藥證書,開發近200種生物藥,近400個生物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生物制藥的高速發展時代已經到來,其前景廣闊,一片光明。
健康養生
是從體育運動、科學營養、身心調理和疾病食療等方面,實施有效、實用、科學的防病、養身、保健的方式方法。這次疫情使人們最深刻的認識是“最有效的藥物是人的自身免疫力,免疫力才是最強護盾”。未來,人們將更加敬畏生命,更加注重加強自我保健和提高免疫力,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由此而帶來的與健康養生相關的產業活力將得到極大激發。
文化消費
是人們為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在精神文化產品或服務方面的消費,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體育、旅游和休閑娛樂等方面。疫情使多數人開始重新審視生活的意義,既要人間煙火,也要詩與遠方,快樂康寧才不枉人間瀟灑走一回。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會更加關注精神的、心理的、哲學的、美學的、藝術的以及文化的內涵,更加需要安全、適用、舒適、美觀,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品牌商品。由此,大力推進文化消費并促其升級換代,將有利于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是指以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和計生監督協管、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中醫藥健康管理、預防接種、慢性病和職業病患者管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采供血管理、健康素養促進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網絡和服務系統。它是一項涉及多領域、關乎全人群的國家事務,一些發達國家將此納入國防安全、經濟安全等現代大安全范圍之中。透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國現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的問題,補差補全成了公共衛生服務領域急需彌補的首要之重,同時也為其“提質投資”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為此,通過財政支出為主,兼顧市場、民間、企業等共同努力,著力抓緊抓好公共衛生服務領域的基礎設施設備體系、運營維護體系、專業人才隊伍體系、發展環境氛圍體系建設,是一項利千秋、惠萬代的好事情,既可以提高國家公共衛生服務供給質量,又可以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領域的投資和投入,將具有長遠的放大效益,是我國經濟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還有不少新的增長點,諒不再細說。這些新的增長點都會比較強勢的生長。當然,經風歷雨,大浪淘沙,最終是物競天擇,品質好的業態、產品將脫穎而出、各領風騷。又到了一個“胭脂用盡時,桃花就開了”的季節,桃花落盡必定疫去春來。我國的經濟也許西方不亮東方亮、北方不亮南方亮,但最終全國都會亮起來。中國經濟未來可期!(本期文章和部分圖片來源于今日頭條,ID:黨的生活,作者:江蘇省工商聯 熊杰 邢文華 董加良,有刪節,致謝原創!如有侵權,請留言告知,我們將及時予以撤除。)